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领导指示  有关文件  工作动态  经验交流  工作机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领导指示 > 正文

李卫红主任在纪念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第五次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14:50  浏览次数:

李卫红主任在纪念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全面推进教育关工委工作

----在纪念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

2016年4月25日

尊敬的秀莲主任,玉波同志,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第五次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认真总结交流25年来,特别是近5年的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研究探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这次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在会议前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教育部关工委和教育系统“五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教育系统关工委今后工作提出要求。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今天亲自莅会指导,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宣读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并讲话。在此,我代表教育系统关工委,对各位领导同志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25年来,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在中关工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教育部关工委团结带领教育系统关工委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和机制建设,积极拓展工作平台,大力打造关工品牌,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帮困助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特别是近5年来,部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以下简称20号文件),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全面推动,一年一个主题,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刚才3个代表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特色和成效。讲的都很好。我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总结一下近5年的工作,谈谈对形势和任务的看法,对今后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一、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蓬勃发展,成绩显著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数次对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关工委领导多次亲临指导,给予大力支持。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20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工作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以来,又先后出台了关于高校聘请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家庭教育工作等三个指导性意见,逐步形成了1+3的制度体系,对关工委工作产生重要推动作用。部关工委建立了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并纳入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完善了覆盖所有省级教育部门、部属高校关工委的分组协作制度及中职、高职关工委联系点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协作交流;逐步构建和形成了条件保障、考核评估等长效机制。各级教育关工委机构、队伍建设有了显著发展,截至2015年底,省、市、县三级教育关工委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99%的公办普通高校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其中75%的院(系)建立了二级关工委;职业院校关工委组织建设明显增强,高职关工委数量已由2011年的占学校总数的50%提升到81%,中职由不足30%提升到67%。全国32个省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都有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以上职务,都有在职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其中18个省(区、市)的教育厅长(教委主任)担任关工委主任或名誉主任。75所部属高校中,有47所高校在党组20号文件印发后对关工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24所高校为关工委秘书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二)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和手段,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取得实效。教育系统关工委因地制宜,逐步搭建工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极大提升了工作成效。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学校、青蓝工程、课外辅导、帮困助学等五大平台,高等教育领域凝炼了特邀党建组织员、五老报告团、主题教育活动、青蓝工程、校园文化传承、社团指导、大学生涯导航、老少共话、帮困助学、专题调研等十大工作品牌,受到了教育部门、学校的肯定和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其中,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开展19届,成为教育系统关工委颇具影响力的德育品牌,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青少年累计3亿多人次参与其中并受益。家庭教育推进成效显著,大力支持举办家长学校,组织课题研究,启动家长学校实验区建设、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等项目,全国有33万所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有50多万离退休老教师参与其中,上亿人次的学生家长参加了培训,有12个省(市、区)教育关工委组织编写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教育教材和读物,一些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创办了家庭教育的校报、校刊,教育系统关工委在配合主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帮困助学落到实处,利用中国下一代基金会募捐平台,捐建留守儿童帮扶中心37个,捐赠价值2940万元的数字课本;许多地方和学校关工委都组织募集捐赠资金、物品给贫困学生和学校,开展支教等帮扶活动。由老同志担任的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高校累计聘请特邀党建组织员11万名,目前在聘5万多名,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组织带动“五老”发挥优势,为关心下一代作出独特贡献。教育系统关工委注重向系统内的“五老”人员进行宣传,大力弘扬“忠诚教育、关爱后代、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五老精神”,积极组织、引导“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目前教育系统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数达到190多万,比5年前增长了30多万。这支队伍具有对教育非常内行、拥有业务专长、对青少年十分了解和关爱的特点、优势。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向青少年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讲党史、讲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与党建工作,协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组织发展;积极投身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困难学生帮扶等。涌现出北京大学教授杨辛、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郭荣辉、江西省莲花县老教师龚全珍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去年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表彰大会上,教育系统有68个单位、42名个人受到表彰。5年来,在部关工委官网、《关心下一代》杂志等自有媒体上累计刊发典型经验和“五老”事迹800多例。今天有500多位老同志受到教育部关工委通报表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老同志的正能量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注重理论探索,有效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各级教育关工委注重发挥教育系统“五老”理论素养高、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部关工委建立了理论研究中心,每年编制课题指南,组织各级教育关工委积极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和专题调研,撰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部关工委牵头先后申报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理论研究中心开展“关工委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研究”;东北林大、厦门大学、西南财大关工委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党建项目课题;吉林、江苏、广东等省级教育关工委撰写了高校有关问题调研报告。上述成果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一些成果得到李长春、刘延东、顾秀莲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回顾5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关工委工作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揭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方向、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24字工作方针,找准位置和切入点,融入大局,主动作为,积极配合主渠道开展工作,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好参谋助手。

——必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心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教育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五老”的价值和优势,只有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必须顺应形势改革创新。创新是活力的源泉。关心下一代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善于求新求变;时代在发展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关工委工作必须善于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对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展新的平台、渠道,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关工委工作的独特优势。

——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建设。自身建设是关工委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关工委要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工作载体,培养过硬作风,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成为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强堡垒。

25年来,一批又一批“五老”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在时代的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不遗余力关爱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成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支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天部关工委的老领导朱新均、田淑兰同志莅临会议,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批老领导为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他们的领导下,教育系统关工委不断壮大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在此,我代表部关工委向这些老领导,向教育系统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大局,顺势而为

一是关心下一代事业迎来难得发展良机,需要坚定信心,把握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薪火相传,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代的成长寄予厚望,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高度重视。在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之际,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为关工委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3月20日刘延东副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教育系统关工委提出殷切期望。前不久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新蓝图、新愿景,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在实施规划的进程中主动作为、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老同志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善于抓住机遇,融入大局,推动发展。

二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形势,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对我国战略围堵和牵制遏制的力度,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输出和渗透。从国内看,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叠加呈现,突发事件增多,青少年学生目前所处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双刃作用加大,必须清醒认识到有害信息的快速传播极易误导青少年,造成是非观念模糊、理想信念淡化、信仰缺失。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各级教育关工委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积极配合主渠道发挥“五老”优势,努力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得力助手。

三是关工委工作发展面临着新课题,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关工委的建设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五老”队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批关工委成立初期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陆续离开了关工委工作岗位,本世纪退休的老同志成为主体,而目前老同志退休后的选择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如何保证队伍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离开一线、步入老年,工作、身体条件和精力不如从前;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老同志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在与青少年的交流沟通上容易产生障碍,能力恐慌的问题凸显;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领导对关工委工作重视不够,关工委缺乏起码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老同志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有的关工委名存实亡,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必须予以正视,并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去破解、去改变。

我们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关工委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新环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担当起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关心下一代的重任,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攻坚克难,为教育现代化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科学定位,创新发展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关工委工作任重道远。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主线,以团结带动“五老”发挥优势、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推动创新发展为着力点,推进教育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完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独特贡献。

(一)强化思想武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高度、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继续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全心全意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履职尽责;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五老”精神内涵,在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中实现“五老”价值;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关心和支持下一代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下积极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发展。

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通过专题学习、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化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把学习贯彻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培养青少年当好参谋助手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关心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发挥教育系统关工委部分老同志从事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的优势,深入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理论阐释,解读宣讲,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真学、真懂、真信,自觉接受党的理论指导,与党同心同德。

(二)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要进一步打牢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具有中小学特点的党史国史教育,讲好“两史”故事,宣传英雄事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协调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帮助留守儿童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动员广大“五老”积极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配合主渠道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高校已有十大品牌作用,丰富现有的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青蓝工程、大学生生涯导航等品牌的内涵,抓住重大政治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等契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讲好党史国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积极参与大学生自学理论组织等社团建设,指导有关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和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和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为他们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路导航。

要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和树立职业精神。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厅〔2013〕5号),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积极研究探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培养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着手打造若干符合职业院校学生需求、能够发挥职业院校“五老”优势、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作品牌。

要积极参与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社会环境。要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为契机,支持举办家长学校,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实验区、示范校建设,扎实推进《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研究和实践,举办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论坛和现场会。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发展,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作出应有贡献。

(三)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以创新促发展,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要促进关工委制度机制建设创新。制度机制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关工委今年将研究制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章程》,进一步明确教育关工委的定位、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完善和规范教育部关工委的工作程序。各地各学校要积极探索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纳入部门或单位经费预算的新的运行机制,在推进关工委工作常态化方面有所创新。

要推动关工委理论创新。要加强关工委工作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关工委工作的特点规律、途径方法,努力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关工委理论框架体系;要加强新形势下“五老”队伍新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五老”优势的新内涵、发挥“五老”优势的新渠道;要加强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积极探讨既适应青少年需要、又能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的新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突出研究特色,以学校和学生需求为牵引,以当前教育领域立德树人方面的难点、重点问题为主要着眼点,配合年度重点工作凝练研究方向,制定科研规划,争取相关项目纳入国家课题项目;继续做好《新时期中小学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中期研究工作,启动家庭教育实验区、示范校建设标准研究。要组织好研究队伍,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教育部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形成部关工委领导、理论中心牵头协调、各地各校分工协作、发挥相关领域专家优势的有效机制,指导和引领教育关工委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主渠道和关工委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需求,对现有工作平台、品牌进行优化、完善,并积极探索新形势特别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关工委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今年,教育部关工委与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组织了“院士回母校”活动,旨在通过邀请院士回母校与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以其治学做人、科技报国的经历和感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目前已经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3场。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领导、师生的肯定和好评,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活动中采取了院士与学生互动、校园网络和手机微信平台及时报道与学生参与关注同步的方式,增强时效性、影响力和关注度。这一活动今年还有7所高校要开展,今后还要不断扩大范围。我们希望地方和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尝试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把这项活动打造成关工委的一个新品牌。在基础教育领域,要积极配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教育扶贫工程,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关工委“五老”资源优势,尝试组织开展优秀离退休老校长、老教育管理者赴偏远农村中小学定点帮扶支教工作,以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帮助提高学校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农村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也希望各地积极探索相关路径,使其成为关工委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各级关工委要积极探索,尝试开拓新渠道,打造新平台,凝练新品牌,实践不止,创新不已。

(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坚强堡垒

打铁还须自身硬。关工委工作能否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各级关工委组织。

要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班子,壮大队伍。按照部党组2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动员、选配组织能力强、理论水平高、身体状况好的低龄老同志充实领导班子,合理优化结构;着力推进高校二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力争部直属高校普遍设立二级关工委;与地方关工委合作,推动更多职业院校建立关工委组织;加强区县教育关工委对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指导,因地制宜搭建服务中小学关工委工作的区域平台;采取积极措施,动员和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壮大基层关工委队伍。

要加强学习培训和文化培育,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和凝聚力。继续办好全国教育关工委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力争五年内地市级以上教育关工委和直属高校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轮训一遍。各省级教育关工委要加强区县教育关工委和省属高校关工委的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关工委,树立典型,示范导引,形成独特而浓厚的关工委组织文化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关工委工作中来。

要加强资源整合,努力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要加强与主渠道的联系,了解主渠道工作,争取主渠道的指导和支持;要加强教育关工委内部的联系,完善沟通交流机制,继续开展协作交流,及时发现、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加强与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特别是地方关工委的联系,努力做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同办;要加强与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合作,共同做好帮困助学等,为青少年的成长办实事、解难题。

要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关工委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对宣传工作的规划,突出关工委工作的重点和特色,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渠道、创新载体,尤其要做好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宣传,增强宣传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办好刊物、官网,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尝试开展专栏、专题报道;尝试开辟手机宣传渠道;突出年度宣传重点,加大教育关工委25年建设成就宣传,结合今年重大节庆、重要节点开展好专题宣传。

同志们,回首25周年,我们倾情耕耘,铸就辉煌;展望新征程,我们激情满怀,再谱华章。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在中国关工委的指导下,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

友情链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四川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 2020四川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文化活动中心306室         邮编:610065        电话:86-028-85407790